李顺羊肚菌里走出来的永顺田专家华声

2025/2/14 来源:不详

最新白癜风的治疗方法 http://www.jk100f.com/m/
特约记者孟春绒彭建国“乡长,我今年实验的10亩自制菌种全部成功了,现在已大面积出菇……”3月12日,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顺县车坪乡乡长张艳的手机里,新湖村羊肚菌种植户李顺报喜道。当天,带着这份喜悦,记者随张艳来到新湖村羊肚菌生产基地。羊肚菌又名草笠竹,是一种珍贵的食用菌和药用菌,富含蛋白质、氨基酸及多种人体所需微量元素,因其菌盖表面凹凸不平,状如羊肚而得名。湘西人又称之为阳雀菌,每年开春,阳雀啼叫,大山里就会长出阳雀菌,因为稀少,阳雀菌成了很多人乡愁里的味道。羊肚菌李顺种植的羊肚菌达亩,从高处俯瞰,余个大棚盖着黑色的遮阳网,像巨大的甲壳虫,成行成列趴在群山间的平地上,懒洋洋的晒着太阳。走进大棚,密密麻麻的羊肚菌像是一群破壳而出的小鸡,簇拥在泥土上,甚是可爱。“这个品种叫六妹,有时候六朵生长在一起。种植羊肚菌源于上一次创业失败。”眼前这个憨厚的土家汉子李顺,打开了话匣子。李顺在大棚里测试温度35岁的李顺是新湖村人,因家境贫寒,他少小离家,务工谋生,后从事工程承包业务,收益不匪。年,李顺回乡种植大棚蔬菜,开启了创业之路。因为销路不畅,李顺遭遇了创业中的第一盆冷水,种了一辈子田地的父母坚决反对。不甘心失败的李顺开始反思,多方学习了解后,他选中了羊肚菌这一市场需求大、种植基地少的“抢手”项目。“县内及周边都没有人种过,能不能成功也是未知数。”年11月,李顺从四川买回菌种,种下10亩做实验。只有小学文化的李顺开始恶补羊肚菌种植技术,上网查询资料,奔赴四川、贵州、河南拜师学艺。年3月,第一茬菇破土而出,县内外游客得知后纷纷前来,采摘尝鲜,鲜菇元一斤,亩产斤,年,仅羊肚菌一项,李顺收入30余万。羊肚菌采摘完后,李顺又在大棚里套种西瓜、工业丝瓜等,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收入。羊肚菌和油菜套种“购买菌种元一亩,成本较高。”为了降低成本,李顺搭建了简单的菌种生产厂房,通过不断实验,自己学习制作菌种,从母种、原种到栽培种,他逐一掌握。带动乡亲们一起致富,是李顺创业的初衷。目前,新湖村3至6组87户名贫困户,全部加入了李顺的合作社,通过土地入股、年底分红、务工等获得收益。“都是手上功夫,上年纪了也做得起,块钱一天,很划算。”正在大棚里捡营养袋的贫困户宋正立说道。红星村的王承海也来合作社务工,他坦言,不仅在家门口务工有收入,主要是想要跟着李顺学技术,明年也发展20亩。李顺的大棚羊肚菌对环境要求高,温度和湿度都要控制好。采摘时也不能连根拔起,以免破坏泥土中的菌丝,需用小刀沿根部割下来。就连菌子周围生长的杂草,也不能草率的拔出,得用剪刀剪掉。通过实验,李顺发现,气温回暖时,把遮阳网盖在土上,既可保持土壤湿度,也能控制杂草生长。贫困户在基地里务工捡营养袋掏菌种、装营养袋、除草、采摘,李顺的基地里常年有20余个村民务工,最忙的时候,一天用工达50人。每年为村民发放劳务工资近30万元。在大棚一旁的空地上,李顺种上了油菜。记者发现,油菜中间铺着一层稻草。“这是我今年新实验的油菜和羊肚菌套种模式。”即将进入烘干机的羊肚菌话音未落,李顺弯腰轻轻翻来稻草,一朵朵羊肚菌已经破土。“油菜长大后可以取代遮阳网达到遮阳效果,节约搭建大棚的费用,油菜收割了种水稻,水旱轮作,还能减少土壤里的病虫害。”为了便于在普通老白姓中推广羊肚菌产业,李顺不停实验着。已建成标准厂房一栋12间,具备了实验、烘干、包装、储运一体的现代化设施,0平米的菌种生产厂房正在建设,10月份可投入使用。莓茶种植扩大到亩,炒茶制茶样样精通。创业一年,李顺从一名农村庄稼人变成“田专家”。今年下半年,李顺计划为车坪乡有意愿种植羊肚菌的农户提供菌种,同时负责技术指导和产品回收,让老百姓通过发展产业不仅脱贫,还能致富。下一步,李顺准备在制菌种的过程中实验用玉米代替小麦,用玉米棒代替木屑,以便就地取材,带动本地农产品循环利用。李顺还准备去溶洞里种植羊肚菌,洞内恒温,不用搭建大棚。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陆华声在线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z/858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