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夕酉水河畔的贵族
2023/11/16 来源:不详北京治疗白癜风最好方法 http://news.39.net/bjzkhbzy/210725/9229355.html
古镇,何以为古?名村,何以为名?
当我们翻开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时,一个熟悉的名字印入眼帘:永顺列夕。
列夕,一座名不见经传的古镇,偏安一隅。历史上,它曾是酉水河上的土司重镇,称雄一方;也是热闹的商品集散地,商贾云集;更是远近闻名的教化之地,崇文重教。然而,改土归流,土司消亡,昔日军政商贸之地在现代交通的发展中逐渐没落、遗忘。它就如酉水河畔优雅而没落的贵族,悄声隐匿,承受着繁华落尽的忧伤……
当我们在崇山峻岭中拜访它的时候,怀古通今,我们看到了一条河流的兴衰,看到了古村名镇何以为古何以为名的历史原因。
水为生命之源,人类自诞生之初便开始逐水而居,建立了属于自己的文明。河流孕育了人类,人类创造了文明,河流成为人类文明的毛细血管,输送、传播着物资与文化。
摊开地势地图,武陵山区高低错落,曲曲折折,但在这片山地丘陵之中总有一条小小的水流,穿越千山万壑,奔向大湖大海,就像一根主心骨,牢牢地连接着这片神秘的山区,这条河流叫酉水。
酉水,古称酉溪,又名更始河,是洞庭湖水系沅江流域最大的支流,更是土家族的母亲河。多少年来,酉水日夜奔流,将一个又一个古镇孕育在河湾,将百福司、大溪、石堤、里耶、茶峒、碗米坡、列夕、王村等编织成名镇网络,成为溪州文化名城中的瑰宝。
站在这座由河流所塑造的历史古镇列夕,我俯瞰着眼前这条波光粼粼的酉水河,她看上去是那么平缓、温和、安静。水雾升腾,云山空蒙,仿佛万物静止,宛如山水泼墨。而时间不会静止,从远古石器时代一步步走来,经夏商周,再到秦汉以降,时至今日,酉水河的历史都如这静默水面以下滚滚向前的水流,从未断绝。
河流是古镇的密码,要去深入解锁列夕,先从山下的河流开始。翻开酉水河的层层浪花,我循着文明的痕迹向酉水河的灵魂深处漫游。
在历史的长河里,我仿佛看到了这座古镇最原始的模样。
地质研究发现,在早古生代,武陵山区位于古扬子准台地边缘断陷盆地,且酉水流域彼时处于南半球赤道附近,开始历经数亿年板块飘移才来到现在的位置。长期的飘移中发生了多次由海相地槽抬升陆地的过程和大规模的造山运动,这一切形成了著名的湘西弧形构造,武陵地区也形成了高山险壑、峡谷台地的地势地貌。列夕正位于弧形构造中的大断裂活动带上,经过长时间山与水的磨合,列夕的山谷台地悄悄发生变化,最终形成现在红色喀斯特岩溶谷坡台地地貌。
在历史长河中,列夕山下的酉水更是不得了,孕育了世界级自然遗产——列夕古生物动物群。目前,考古研究人员在列夕动物群中已发现奥陶纪早期的环节动物、节肢动物、海绵动物等11个门一级生物类群。列夕动物群保存了多种生态位的生物类群,反映了一个复杂而完整的海洋生态系统,其发现具重大里程碑意义。
古镇,何以为古?名村,何以为名?
列夕,这座湘西世界地质公园里的古镇,这座了不起的天然地质博物馆,这座4.75亿年前列夕古生物动物群遗址发现地,从诞生之初,就是那么与众不同……
列夕,土家语,字音咬合,音韵动听,寓意优美,土家族语意为“有楼阁打秋千的地方”或是“河坎上的寨子”。
不管何种语意,我们都可以推断:这里曾经是一个河畔上富饶的村寨。相对于湘西四大古镇,列夕不那么耳熟能详,但历史和文教都注定其名留溪州。
酉水漫漫,多少故事传奇都在水里;青山黛黛,多少豪杰人物尽在山中。在那个交通不便的年代,“溪山阻绝”的地形使得酉水成为了黄金大通道。而酉水河畔的列夕是天然的码头驿站,原属土司军事要塞,是南渭州长官司驻兵地,后为最活跃的商品集散地之一。随着酉水流域商贸的发展,区域内外流通的商品种类繁多,以楠木、桐油、生漆、茶叶等土特产顺酉水而下,输出境外,以棉花等商品逆水而上,输入境内。历史上,酉水流域长期处于土司统治时期,各县自清雍正七年始相继改土归流。改土归流后,酉水流域地方社会发生重大变革,市镇兴起、发展,区域内商品经济不断发展,往来贸易日繁,市镇已走向繁荣。
有的当地老人还能依稀回忆列夕古镇以前水运的盛况。那个时候,乡里市场上收的楠木、桐油等土特产多集中到列夕运出,从外面运来的南杂、百货也很多在列夕老码头上岸,然后分到附近各乡市场转卖。列夕附近有时水浅滩多,且能行船之溪流多属季节性。河水充裕的时候,河里可以放排,三根木头梱在一起,称为放小排,几十根排在一起,叫放大排。水少滩浅的时候,从酉水码头到各乡的物资大多靠人肩挑背负与骡马驮运,所以民间一直有有“山高路小插云霄,肩挑背负压断腰”的民谣。
列夕,石多地少,先天性的农业不足被后来的商贸所补充。于是,大量外来人口迁徙至此,许多商贾纷纷购置地产,买卖生意,商业老街逐渐形成。
古镇遗址遗存呈现“三条老街”、“两湾”、“一碑林”、“一坡”。整个古镇的形胜保持如初,但规模、范围与明清时期缩小了许多。古镇依山而建,街道以青条石和红条石铺就,直通河边码头,街道两边是别致一格的明清建筑,颇具规模的土家四合院,如今仍然清晰可见,楚楚动人。
俗话说:“穷则独善其身,富则兼济天下”。商贸的繁荣积累了大量的财富,富而建豪宅、扩城池、兴文化、起信仰。于是,列夕四大家族逐渐兴起。列夕有四大姓,即陈、董、胡、黄。至今仍流传有“四子”之说:董家枪多,拳头硬,被称之“捶包子”;陈家广置田地,生产粮食大家族,被称之“谷子”;胡家资本雄厚,经营钱庄,被称之“银子”;黄家自黄汉章科考永顺府第一名后,年年都有人考取秀才,地方官吏多,称之“顶子”。
列夕渴望繁华,百姓追求富足,期翼财富与文教能够在历史中得到永远传承。于是,重文兴教,注重家风家训。当时全镇学风浓厚,家家重读,户户出人。私立辅翼高等小学,列夕乡贤董辅翼创建的私立学校,都在湘西小有名气,培养了大批栋梁人才。
古镇,何以为古?名村,何以为名?漫步石板古街,我看到,一座城池,因水运而繁,因文教而荣。
年,永顺设2镇19乡,“2镇”即灵溪镇和列夕镇。此后列夕不断变化,改镇为乡为村,先后隶属于泽家镇和芙蓉镇。
随着现代交通的不断完善,曾经的水路商贸重镇繁荣不再,在当代历史中不断失语沉寂没落。走在镇上,那个年代繁忙的官道上长满了荒草,岩板铺就巷道因沉陷而高低不平,岩墙也因坍塌而东倒西歪;店面铺台闭门冷清,曾经显赫一时的大家贵族不断沉寂;列夕段游平湖也因为水浅滩多而中断。
仿佛,因为山高路远,曾经的黄金码头即将被时代抛弃,但一次暑假走访,让我看到了一场古镇酝酿已久的乡村振兴。
“我们列夕自古就有四大名景:上有杨柳清水,下有犀牛镇潭,左有飞虎钻洞,右有狮子吐涎”在列夕神仙洞用餐,一位当地乡贤为我介绍道。“我们列夕至今都有古街人家、古生物化石动物群、红石林、台地峡谷,之前因为交通不便才逐渐没落,现在列夕特大桥已经通车,芙蓉镇、古丈红石林隔河而望,水道正在清除淤泥,届时和猛洞河漂流打通,直达王村,将会串联起溪州全域旅游,我们的乡村振兴指日可待。”
望着老者激动的神情,我感到无比的感动。因为热爱,所以坚持,因为坚持,就一定会改变!
“我也一直在研究列夕的旅游前景,如今划到了芙蓉镇,列夕特大桥也正式开通。属于列夕的全新时代就要到来,我正准备起草一份文旅建议文书,给县城文旅局。在这个时代,我相信列夕文旅一定会重振旗鼓!”永顺县文化局退休干部雷家森也满怀信心。
从神仙洞俯瞰酉水与猛洞河,云雾缭绕,群山起伏,怪石林立,四季常青。在众人的描述和畅想中,一幅幅绝美纯美山水画脱颖而出,古镇充满着希望和未来!
古镇,何以为古?名村,何以为名?因为人,人在镇在,人在村留。只要热爱家乡的人在,就一定能够实现一场当代的“文艺复兴”!
从列夕返程,途径刚刚通车的列夕特大桥。站在大桥上远望,列夕乡镇如一字在半山上排开,青山绿水,一片生机盎然。
酉水从过去流到现在,即将流向未来。我想,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这座河岸上的贵族,必将走向政通人和的新时代……(作者/张波男)
作者简介:张波男,笔名乔书亚,湖南省作协教师作家分会理事、溪州论坛核心成员,曾在多家杂志开设专栏,现供职于湖南湘江新区教育局。